成语名称: 铩羽涸鳞
成语拼音: [shā yǔ hé lín]
成语解释: 见“铩羽暴鳞”。
成语出处: 明·杨慎《高泉临行再赋此以别》:“铩羽涸鳞去安所,缳飞川咏几时同。”
成语例句:
是否常用:
感情褒贬: 贬义成语
成语词性: 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
结构类型: 联合式成语
形成年代: 古代成语
标准拼音:
繁体字形: 鎩羽涸鱗
英文翻译: Kuyu dried up scales
成语故事:
成语接龙: “铩羽涸鳞”成语接龙
成语分类: 四字成语 联合式成语 S开头的成语
成语关注: 铩羽暴鳞
【铩】:1.古代的一种长矛。2.摧残;伤残:铩羽(伤了翅膀。比喻失意)。
铩字的详细解释
【羽】:1.羽毛,鸟的毛:羽翼。2.鸟类或昆虫的翅膀:振羽。3.古代五音(宫、商、角、徵、羽)之一。相当于简谱的“6”。
羽字的详细解释
【涸】:积水无存:干涸。枯涸。
涸字的详细解释
【鳞】:1.鱼类、爬行动物和少数哺乳动物身体表面具有保护作用的薄片状组织,由角质、骨质等构成。2.像鱼鳞的:鳞茎。鳞波。遍体鳞伤。3.姓。
鳞字的详细解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