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名称: 记问之学
成语拼音: [jì wèn zhī xué]
成语解释: 只是记诵书本,以资谈助或应答问难的学问。指对学问未融会贯通,不成体系。
成语出处: 西汉 戴圣《礼记 学记》:“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,必也其听语乎?”
成语例句: 《冷眼观》第12回:“我不过记问之学,实在不是个里手。”
是否常用:
感情褒贬: 中性成语
成语词性: 偏正式;作宾语;指无真知之学
结构类型: 偏正式成语
形成年代: 古代成语
标准拼音:
繁体字形: 記問之壆
英文翻译: read without thinking
成语故事:
成语接龙: “记问之学”成语接龙
成语分类: 四字成语 偏正式成语 J开头的成语
成语关注: 书本 问难 学问 融会贯通 不成 体系
【记】:1.把印象保持在脑子里:记忆。记性。记得。记不清。好好记住。2.记录;记载;登记:记事。记账。摘记。记一大功。3.记载、描写事物的书或文章(常用于书名或篇名):日记。笔记。游记。《岳阳楼记》。4.(记儿)标志;符号:标记。钤记。暗记儿。5.皮肤上的生下来就有的深色的斑:左边眉毛上有个黑记。6.多用于某些动作的次数:打一记耳光。一记劲射,球应声入网。7.姓。
记字的详细解释
【问】:1.有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情或道理请人解答:询问。问事处。不懂就问。答非所问。2.为表示关切而询问;慰问:问好。问候。3.审讯;追究:审问。问案。首恶必办,胁从不问。4.管;干预:过问。不闻不问。5.向(某方面或某人要东西):我问他借两本书。6.姓。
问字的详细解释
【之】:1.往:由京之沪。君将何之?2.人称代词。代替人或事物(限于做宾语):求之不得。取之不尽。操之过急。言之成理。取而代之。有过之无不及。反其道而行之。3.人称代词。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不觉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。4.指示代词。这;那:之二虫。之子于钓。5.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组成偏正词组。a)表示领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钟鼓之声。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。b)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:光荣之家。无价之宝。缓兵之计。千里之外。意料之中。十分之九。6.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它的独立性,使变成偏正结构:中国之大。战斗之激烈。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如因势利导,则如水之就下,极为自然。
之字的详细解释
【学】:1.学习:学技术。勤工俭学。我跟着他学了许多知识。2.模仿:他学杜鹃叫,学得很像。3.学问:治学。才疏学浅。博学多能。4.指学科:数学。物理学。政治经济学。5.学校:小学。大学。上学。6.姓。
学字的详细解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