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名称: 围魏救赵
成语拼音: [wéi wèi jiù zhào]
成语解释: 指攻击敌人后方;迫使进攻的敌人撤回兵力的战术。魏、赵:战国时的国名。
成语出处: 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30回:“曹军劫粮,曹操必然亲往;操即自出,寨心空虚,可纵兵先击曹操之寨;操闻之,必速还。此孙膑‘围魏救赵’之计也。”
成语例句: 倘用围魏救赵之计,且不来解此处之危,反去取我梁山大寨,如之奈何!(明 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六十四回)
是否常用: 常用成语
感情褒贬: 中性成语
成语词性: 连动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军事
结构类型: 偏正式成语
形成年代: 古代成语
标准拼音:
繁体字形: 圍魏捄趙
英文翻译: relieve the state of zhao by besieging the state of wei
成语故事: 围魏救赵的成语故事
成语接龙: “围魏救赵”成语接龙
成语分类: 四字成语 偏正式成语 史记的成语 战国成语 W开头的成语
成语关注: 攻击 敌人 迫使 撤回 兵力 战术 国名
【围】:1.环绕;包围:围绕。围城。2.四周:周围。外围。3.围子,圈起来作拦阻或遮挡的东西:床围。4.某些物体的周长:腰围。-围。5.量词。两只手的拇指和食指合拢起来的长度,或两只胳膊合拢起来的长度为一围:腰大十围。树大十围。
围字的详细解释
【魏】:1.周朝国名(前403—前225)。战国七雄之一。在今河南北部、山西西南部,为秦所灭。2.朝代名。1.三国之一(220—265)。与吴、蜀并立。曹操子曹丕所建。占有黄河流域、淮河流域等地区,建都洛阳,国号魏,史称曹魏。为晋所灭。2.北朝之一(386—534)。鲜卑族拓跋珪所建。公元398年建都平城(今山西大同)。公元439年统一北方,公元494年迁都洛阳,史称北魏,又称后魏、拓跋魏、元魏。后分裂为东魏(534—550)、西魏(535—556)。东魏为北齐所灭,西魏为北周所灭。
魏字的详细解释
【救】:1.援助使脱离灾难或危险:救命。挽救。营救。搭救。抢救。一定要把他救出来。2.援助人、物使免于(灾难、危险):救亡。救荒。救灾。救急。
救字的详细解释
【赵】:周朝国名(前403—前222)。战国七雄之一。在今河北南部、山西中部和北部。后为秦所灭。
赵字的详细解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