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名称: 柴米夫妻
成语拼音: [chái mǐ fū qī]
成语解释: 为柴米的需要而结合的夫妻。指物质生活条件低微的贫贱夫妻。
成语出处: 明 顾起元《客座赘语 谚语》:“柴米夫妻,酒肉朋友,盒儿亲戚。”
成语例句: 明·西湖渔隐主人《欢喜冤家》第一回:“故终日亲近了这酒肉弟兄,竟不想着柴米夫妻。”
是否常用: 常用成语
感情褒贬: 中性成语
成语词性: 作宾语、定语;指两口子
结构类型: 偏正式成语
形成年代: 古代成语
标准拼音:
繁体字形: 柴米夫妻
英文翻译: a couple who live from hand to mouth
成语故事:
成语接龙: “柴米夫妻”成语接龙
成语分类: 四字成语 偏正式成语 C开头的成语
成语关注: 柴米 需要 结合 夫妻 物质 生活 条件 低微 贫贱夫妻
【柴】:1.柴火:木柴。柴草。上山打柴。2.干瘦;不松软;纤维多,不易嚼烂:这芹菜显得柴。酱肘子肥而不腻,瘦而不柴。3.质量低或品质、能力差:这支笔刚用就坏,太柴了。他棋下得特柴。4.姓。
柴字的详细解释
【米】:1.谷类或其他植物去了皮或壳的种子。特指稻米:小米。花生米。米饭。2.长度单位。1米等于光在真空中1/299792458秒的时间间隔内所经路径的长度。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单位之一。
米字的详细解释
【夫】:[fū]1.丈夫(zhàng·fu):夫妻。夫妇。姐夫。姑夫。2.成年男子:匹夫。一夫守关,万夫莫开。3.从事某种体力劳动的人:渔夫。农夫。轿夫。4.旧时服劳役的人,特指被统治阶级强迫去做苦工的人:夫役。拉夫。5.姓。[fú]1.指示代词。那;这:独不见夫螳螂乎?2.人称代词。他:使夫往而学焉。3.a)用在一句话的开始:夫战,勇气也。b)用在一句话的末尾或句中停顿的地方表示感叹:人定胜天,信夫。逝者如斯夫,不舍昼夜。
夫字的详细解释
【妻】:[qī]妻子(qī·zi):夫妻。未婚妻。妻离子散。妻儿老小。[qì]把女子嫁给(某人)。
妻字的详细解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