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名称: 降龙伏虎
成语拼音: [xiáng lóng fú hǔ]
成语解释: 比喻有极大能力;能够战胜很强的对手或克服很大的困难。
成语出处: 元 马致远《黄粱梦》:“出家人长生不老,炼y∷ao修真,降龙伏虎,到大来悠哉也呵。”
成语例句: 降龙伏虎似平常,斩将封为斗木豸。(明 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八十三回)
是否常用: 常用成语
感情褒贬: 中性成语
成语词性: 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褒义
结构类型: 联合式成语
形成年代: 古代成语
标准拼音: 降,不能读作“jiànɡ”。
繁体字形: 降龍伏虎
英文翻译: overcome powerful adversaries
成语故事:
成语接龙: “降龙伏虎”成语接龙
成语分类: 四字成语 联合式成语 虎的成语 龙的成语 含有近义词的成语
成语关注: 比喻 极大 能力 能够 战胜 对手 克服 很大 困难
【降】:[jiàng]1.落下(跟“升”相对):降落。降雨。温度降下来了。2.使落下;降低(跟“升”相对):降价。降级。3.姓。[xiáng]1.投降:诱降。降顺。降将。宁死不降。2.降伏;使驯服:降龙伏虎。一物降一物。
降字的详细解释
【龙】:1.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,身体长,有鳞,有角,有脚,能走,能飞,能游泳,能兴云降雨。2.封建时代用龙作为帝王的象征,也用来指帝王使用的东西:龙颜。龙廷。龙袍。龙床。3.形状像龙的或装有龙的图案的:龙舟。龙灯。龙车。龙旗。4.古生物学上指古代某些爬行动物,如恐龙、翼手龙等。5.姓。
龙字的详细解释
【伏】:1.身体向前靠在物体上;趴:伏案。伏在桌子上。2.低下去:起伏。此起彼伏。3.隐藏:潜伏。伏击。昼伏夜出。4.初伏、中伏、末伏的统称;伏天:入伏。初伏。三伏天。每伏十天。5.屈服;低头承认;被迫接受:伏诛。6.使屈服;降伏:降龙伏虎。7.姓。8.伏特的简称。1安的电流通过电阻为1欧的导线时,导线两端的电压是1伏。
伏字的详细解释
【虎】:1.哺乳动物,头大而圆,毛黄色,有黑色横纹。听觉和嗅觉都很敏锐,性凶猛,力气大,善游泳,不善爬树,夜里出来捕食鸟兽。通称老虎。2.比喻勇猛威武:虎将。虎虎有生气。3.露出凶相:虎起脸。4.姓。5.同“唬”。
虎字的详细解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