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多 首页 三字成语 四字成语 五字成语 六字成语 七字成语 八字成语 多字成语 成语大全 成语造句

乌合之众


乌合之众的成语
乌合之众的意思

成语名称: 乌合之众

成语拼音: [wū hé zhī zhòng]

成语解释: 合:聚合;众;许多人。比喻临时杂凑的、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。

成语出处: 管仲《管子》:“乌合之众,初虽有欢,后必相吐,虽善不亲也。”

成语例句: 外边虽有些人,也是乌合之众,不相统摄。(清 东鲁古狂生《醉醒石》第十二回)

是否常用: 常用成语

感情褒贬: 贬义成语

成语词性: 偏正式;作主语、宾语;含贬义

结构类型: 偏正式成语

形成年代: 古代成语

标准拼音: 之,不能读作“zī”。

繁体字形: 烏合之衆

英文翻译: a motley crew

成语故事: 乌合之众的成语故事

成语接龙: “乌合之众”成语接龙

成语分类: 四字成语 偏正式成语 比喻的成语 小学常考易错成语 W开头的成语

成语关注: 聚合 许多人 比喻 临时 杂凑 毫无 组织 纪律 一群人

乌合之众出处
管仲《管子》:“乌合之众,初虽有欢,后必相吐,虽善不亲也。”
乌合之众详细解释

【乌】:[wū]1.乌鸦,鸟名,有的地区叫老鸹、老鸦,羽毛黑色,嘴大而直。[乌合]喻无组织地聚集:乌之众。2.黑色:乌云|乌木。3.文言代词,表示疑问,哪,何:乌足道哉?4.姓。[乌呼]同“呜呼”,文言叹词,旧时祭文常用“呜呼”表示叹息。[乌孜别克族]我国少数民族。[wù][乌拉]同“靰鞡”。

乌字的详细解释

【合】:[hé]1.闭;合拢:合眼。笑得合不上嘴。2.结合到一起;凑到一起;共同(跟“分”相对):合办。同心合力。3.全:合村。合家团聚。4.符合:合情合理。正合心意。5.折合;共计:一公顷合十五市亩。这件衣服连工带料合多少钱?6.应当;应该:理合声明。7.旧小说中指交战的回合:大战三十余合。8.在太阳系中,当行星运行到与太阳、地球成一直线,并且地球不在太阳与该行星之间的位置时,叫做合。9.姓。10.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,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,相当于简谱的“”。见〖工尺〗。“閤”[gě]1.容量单位,10勺等于1合,10合等于1升。2.量粮食的器具,容量是1合,方形或圆筒形,多用木头或竹筒制成。

合字的详细解释

【之】:1.往:由京之沪。君将何之?2.人称代词。代替人或事物(限于做宾语):求之不得。取之不尽。操之过急。言之成理。取而代之。有过之无不及。反其道而行之。3.人称代词。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不觉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。4.指示代词。这;那:之二虫。之子于钓。5.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组成偏正词组。a)表示领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钟鼓之声。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。b)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:光荣之家。无价之宝。缓兵之计。千里之外。意料之中。十分之九。6.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它的独立性,使变成偏正结构:中国之大。战斗之激烈。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如因势利导,则如水之就下,极为自然。

之字的详细解释

【众】:1.许多(跟“寡”相对):众多。众人。寡不敌众。众志成城。2.许多人:听众。观众。群众。众所周知。3.姓。

众字的详细解释

乌合之众近义词
一盘散沙,乌合之卒,乌集之众,瓦合之卒,纠合之众,群龙无首,蜂营蚁队

上一成语:缘鹄饰玉
下一成语:无疾而终

成语大全         Sitemap    Baidunew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