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名称: 奇形怪状
成语拼音: [qí xíng guài zhuàng]
成语解释: 形容形状稀奇古怪;与众不同。
成语出处: 唐 房玄龄《晋书 温峤传》:“须臾,见水族覆灭,奇形异状,或乘车马著赤衣者。”
成语例句: 铁索千寻取得来,奇形怪状谁能识?(唐 吴融《太湖石歌》)
是否常用: 常用成语
感情褒贬: 中性成语
成语词性: 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形容物体的外形
结构类型: 联合式成语
形成年代: 古代成语
标准拼音: 状,不能读作“zuànɡ”。
繁体字形: 奇形恠狀
英文翻译: of odd shape
成语故事:
成语接龙: “奇形怪状”成语接龙
成语分类: 四字成语 联合式成语 小学生成语 含有近义词的成语 近反义词的成语
成语关注: 形容 形状 稀奇古怪 与众不同
【奇】:[qí]1.罕见的;特殊的;非常的:奇事。奇闻。奇志。奇勋。奇耻大辱。商品奇缺。山势奇险。2.出人意料的;令人难测的:奇兵。奇袭。出奇制胜。3.惊异:惊奇。不足为奇。4.姓。[jī]1.单的;不成对的(跟“偶”相对):奇数。奇偶。2.零数:五十有奇。
奇字的详细解释
【形】:1.形状:圆形。方形。图形。地形。2.形体;实体:有形。无形。形影不离。3.显露;表现:喜形于色。形诸笔墨。4.对照:相形见绌。5.姓。
形字的详细解释
【怪】:1.奇怪:怪事。古怪。2.埋怨;责备:这事不能怪他。3.副词。非常;很:怪好听的。4.神话传说或迷信中的怪物、妖魔。
怪字的详细解释
【状】:1.形状;样子:状态。奇形怪状。2.情况:状况。病状。罪状。3.陈述或描摹:状语。不可名状。4.陈述事件或记载事迹的文字:供状。行状。5.指诉状:状纸。告状。6.褒奖、委任等文件:奖状。委任状。
状字的详细解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