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名称: 虎狼之国
成语拼音: [hǔ láng zhī guó]
成语解释: 像虎和狼一样凶猛的国家。比喻侵略成性的国家
成语出处: 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屈原贾生列传》:“秦,虎狼之国,不可信。”
成语例句: 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92回:“秦,虎狼之国也。”
是否常用: 常用成语
感情褒贬: 中性成语
成语词性: 作宾语、定语;指侵略成性的国家
结构类型: 偏正式成语
形成年代: 古代成语
标准拼音:
繁体字形: 虎狼之國
英文翻译: The land of tigers and wolves
成语故事: 虎狼之国的成语故事
成语接龙: “虎狼之国”成语接龙
成语分类: 四字成语 偏正式成语 高中生成语 狼的成语 描写动物的成语
成语关注: 一样 凶猛 国家 比喻 侵略 成性
【虎】:1.哺乳动物,头大而圆,毛黄色,有黑色横纹。听觉和嗅觉都很敏锐,性凶猛,力气大,善游泳,不善爬树,夜里出来捕食鸟兽。通称老虎。2.比喻勇猛威武:虎将。虎虎有生气。3.露出凶相:虎起脸。4.姓。5.同“唬”。
虎字的详细解释
【狼】:哺乳动物,外形像狗,面部长,耳朵直立,毛黄色或灰褐色,尾巴向下垂。昼伏夜出,冬天常聚集成群,性凶暴,吃野生动物和家畜等,有时也伤害人。
狼字的详细解释
【之】:1.往:由京之沪。君将何之?2.人称代词。代替人或事物(限于做宾语):求之不得。取之不尽。操之过急。言之成理。取而代之。有过之无不及。反其道而行之。3.人称代词。虚用,无所指:久而久之。不觉手之舞之,足之蹈之。4.指示代词。这;那:之二虫。之子于钓。5.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,组成偏正词组。a)表示领属关系:赤子之心。钟鼓之声。以子之矛,攻子之盾。b)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:光荣之家。无价之宝。缓兵之计。千里之外。意料之中。十分之九。6.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取消它的独立性,使变成偏正结构:中国之大。战斗之激烈。大道之行也,天下为公。如因势利导,则如水之就下,极为自然。
之字的详细解释
【国】:1.国家:国内。祖国。外国。保家卫国。2.代表或象征国家的:国徽。国旗。国花。3.在一国内最好的:国手。国色。4.指本国的,特指我国的:国产。国术。国画。国y∷ao。5.姓。
国字的详细解释